成立宗旨
Purpose of establishment
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系(所)之宗旨在於培育具有專業能力與素養、敬業樂群、人格健全及謹守專業倫理之工程人才,並致力於學術研究,以服務企業界,貢獻社會及國家。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融合生物醫學與工程科技於一爐,開啟現代學術整合研究的趨勢,協助醫療品質之提昇增進國民之福祉。
- 培養兼具工程技術與醫學知識的醫學工程師,具有專業素養與能力,工程與管理兼備及專精於整合系統之醫學工程人才。
- 從事融合理論與應用,促進科技發展之醫學工程術研究,並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以促進醫學工程之廣泛應用。
- 提供及拓展學術資源與研究成果服務社會。
歷任主管
Past supervisor
重要事蹟
Important deeds
- 西元1972年創設中原大學醫學工程學系,且為全國第一個創立醫學工程系的學校。
- 大學部每年級各設有2個班級,全系共有八個班級。
- 西元1983年,成立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班。
- 西元1992年,於本校應用物理研究所博士班設立醫工組。
- 西元1997年,成立醫學工程博士班。
- 為貫徹本校「全人教育終身學習」的理念,於西元2003年設立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。
- 西元2006年,正式更名為「生物醫學工程學系」。
系所特色
Department Features
生物醫學工程是融合生物醫學及工程科學之跨領域整合性科技學系。我們戮力於材料、元件、儀器設備及系統研發,助益臨床醫師正確地發現人體症變或使其簡便安全地治療病灶。此外,生物醫學工程師在生醫奈米材料、基因、細胞與組織工程的研究,更將生物科技與醫療科技鏈結在一起,提升醫療保健的創新發展。
- 成立於民國61年,為全國首創之醫學工程學系。
- 民國72年成立碩士班,86年成立博士班,92年成立碩士在職專班。
- 於民國94年1月通過中華工程教育學會國際工程科技教育認證,為全國第一所通過認證科系。
- 本系畢業系友迄今超過3500人,擁有全國最眾多的醫學工程系友人數。
本系旨在培育兼具生物醫學知識、工程技術與團隊合作能力之生物醫學工程人才。本系教學特色在於跨領域知識的教學和系統整合能力的養成,並落實於課程設計,主要如下:
- 基礎科學課程,如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微積分等,奠定學生於各領域的學理基礎
- 多元初階工程課程,奠定學生於各工程學門入門知識
- 基礎醫學課程,如生物化學、分子生物學、人體解剖學、生理學等,奠定基礎醫學的知識
- 醫學工程和生物工程二項專業學程,引領學生朝向生物醫學工程之專業領域發展
- 實作課程,務求學生經由實驗操作的學習,體驗學理的內容
- 專題研究課程,務求學生具備團隊合作、主動汲取時勢科技,融合所學跨領域知識,提案、執行和管理系統整合性研究計畫的能力
此外,為迎接工業4.0時代的來臨,本系鎖定強化學生軟硬體設計及新科技創新應用的能力,在既有課程與新開設課程包括:醫學影像系統、資料結構、訊號與系統、數位訊號處理、生醫無線感測網路、生醫感測模組整合應用..等,導入相關特色教學內容,並透過設備及儀器實務操作、訓練及實作,引導學生學習如何結合資訊通技術,應用於發展智慧創新醫材系統、智慧型穿戴式醫材及隨身照護或居家照護器材等,提早啟動讓學生熟悉未來就業環境。
成績錄取標準
- 繁星推薦入學:每學年度預計招生名額13位。學測採計科目含英文(後標)、數學(後標)、自然(均標)。
- 個人申請檢定標準:英文、數學、自然採計後標,篩選倍率為英文*1.00、數學*3.00、自然*3.00。
- 考試入學採計及加權:英文*1.00、數學甲*2.00、物理*2.00、化學*2.00。
分發比序項目:1.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、2.學測自然級分、3.學測數學級分。
招生簡章內容,請見本校[問鼎中原網]:http://www.icare.cycu.edu.tw/
未來出路
台灣人口高齡化,醫療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,醫療器材的耗損,醫檢儀器的使用皆屢創新高,生物醫學工程被國際公認為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。 畢業生的出路廣泛,包括醫療器材製造商、醫院、教學研究單位、公家單位、電子產業、資訊產業或服務業,擔任生物醫學工程師、從事研發、認證檢測、銷售及市場或維修等工作。畢業後就業薪資及相關行業說明如下。
畢業5年以上的平均工作薪資 | |
月 薪 | 醫工系 (%) |
超過5萬元 | 5.88% |
3萬元~5萬元 | 91.18% |
3萬元以下 | 2.94% |
師資領域
本系現有13位專任教師,以及具有相關專長與實務資歷的兼任教師。師資涵蓋生醫材料、組織工程、奈米醫學、神經科學、醫學影像、生醫資訊、醫用儀表、生醫訊號、生醫光學、生醫感測等專長;並與醫生聯合授課,且與教學醫院及醫療器材相關產業進行密切合作研究。
專任教師 | 研究方向 | 專業授課科目 |
蔡育秀 | 生醫資訊、分子生物影像處理 | 電路學 |
蘇振隆 | 生醫影像處理 | 醫學影像系統 |
陳民樺 | 奈米載體、藥物制放、生醫陶瓷、核醫影像 | 生物醫學工程實驗 |
徐良育 | 生醫訊號處理 | 訊號與系統 |
謝明發 | 生物材料 | 生物材料 |
胡威志 | 心臟訊號與影像處理 | 計算機概論 |
蔡正倫 | 生醫光學、生醫換能器 | 電子實驗 |
李文婷 | 細胞工程 | 生物化學 |
林政鞍 | 奈米生物醫學、細胞生物力學 | 生物力學 |
莊烱承 | 醫療儀表 | 電子學 |
王明誠 | 材料表面分析與改質技術 | 工程數學 |
曾嘉儀 | 神經科學、細胞生物學 | 生理學實驗 |
葛宗融 | 生醫電子、生醫微機電、 | 醫學工程實驗 |